Blogroll

Text Widget

Follow us on facebook

Find Us

Contact Us

聯絡表單

名稱

以電子郵件傳送 *

訊息 *

300x250 AD TOP

Lifestyle

Popular Topics

Pages

Latest Post

Technology

Copyright © 2012 黑潮流域™, All Rights Reserved. 技術提供:Blogger.

Our Team

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

Tagged under:

大陸的潛規則,來到台灣叫做責任制


好一陣子沒寫博文,實在是身體微恙;大陸的感冒,用台灣普拿疼似乎治不好。

在杭州就要滿一個月,原本以為心靈應該會隨著習慣這裡的飲食、群眾、氣候而更加透徹,然而,情況恰恰相反。我變得有些迷惘,關於我們這一代遭遇到的困境,以及夢想的距離。

3月28日的紐約時報,批露了歐美國家年輕人的困境:
「我們需要招一個22-22-22的人。」有人聽到一位新媒體經理最近這麼說,他的意思是想找一個22歲的人、願意一天工作22小時、年薪2.2萬美元。
聽起來有些誇張是吧?其實一點也不。隨著經濟的下滑,許多「進入門檻較低」的職業,都變得很難翻身。我的工作一直是這類職業的「典範」,是的,就是網路編輯、或着電子媒體新聞編輯。

每個人都知道,社群時代已經到來、移動設備即將主宰一切;每一家公司都在找「SoLoMo」高手(Social、Local、Mobile),但是卻沒有多少公司知道,該如何量化評估社群行銷的效益。
讓事情變得複雜的是,人們尚未知道數字領域的工作應該如何量化,甚至是如何定義。電郵就別算了。發一條推特算勞力嗎?發一個臉書帖子算勞力嗎?
在前一家公司的時候,我們使用「追蹤碼」來判斷每一個粉絲團的效益多高、成功導購了多少商品,進而當作社群行銷的業績來源。然而,這些「業績」的價值判斷,幾乎很難找到一個公平公正的方式。跟使用者培養感情算不算工作?你要我說服老闆,跟一堆不認識的人閒聊,可以帶給公司多大效益,所以要給我加薪?

在離開前一份工作時,我曾提到「社群操作實在很難邀功」這項事實。就算公司業績蒸蒸日上,你也很難拿出有力的證據,告訴所有行銷、製作、資訊、業務、甚至編輯部門,是你的功勞(頂多拿出GA數據,說你導入多少流量,但是又有多少人啃完那一篇就跳出這樣;至於印象分數、關係培養、優質顧客的吸引,完全無法衡量。)

有趣的是,這種「難以衡量價值」的工作,大多是80後甚至90後,在台灣也就是所謂的「草莓族」在做的,當然我也是其中之一。

《紐約時報》稱呼80後、90後這一代為「永無下班時間的一代」:
作為「被教育成用熱愛來面對工作」的一代,佩爾林說,「它將我們引領進了這些行業,其次,它鼓勵我們打破生活與工作的界限,進入傳統藝術家的工作模式。」要獲得工作,你不能說:「我只是想要一份工作。」你的心必須本來就投入其中,而且你必須身體力行,要你留多晚就留多晚,並且在晚上11點還會回電郵。
工作與生活,在不知不覺中被混為一談;工作即生活、生活娛樂也不忘工作。當然,為了達成這個目的,我們不可能隨時處在一個「絕對備戰狀態」;在時而努力、時而放鬆之中,時間就這麼倏忽即逝。

由於不是隨時處在「絕對備戰狀態」,部分老一輩的會認為:「這一代不努力、工作密度不夠,所以才需要花更多時間完成。」於是,責任制就這麼「正大光明」的出現了。但是很多時候,上一代的人並沒有看到當中的壓力,以及個人為此付出的代價;網路時代,很多事情已經不是「密度高一些」就能準時完成的,而新鮮人的「私人生活」卻早已消失殆盡。

前些時候,與公司幾個年輕的同事聊到「習慣性的晚下班」這回事,得到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:「這是中國的潛規則吧。」在台灣則稱之為「責任制」;前者自願,後者明顯比較偏抱怨。我現在待的公司,其實並沒有「要求」員工,一定要做到多晚才能走;老闆甚至私下表示,以公司的立場而言,員工還是早下班比較妥當。

但是,大家還是習慣下班後多做2小時才離開;再加上一小時交通時間,很多人到家都晚上9點多了;根本不必提什麼「下班後生活」,甚至下班後進修了。

大陸人之所以「自願」留久一些,台灣人之所以「不願」留久一些,有一個先天性的差異:台灣人的生活壓力,比大陸人少了一半左右;基本上台灣人很少真的面對到「沒錢吃飯」的問題,頂多買不起iPhone5有點悶罷了。

以杭州為例,這裡的物價其實已經比台北貴了,從麥當勞、肯德基到星巴克這些國際連鎖店的售價來看,台北真的是比較便宜的。

然而,在杭州你走在路上看見的「工作薪資」,大多在1500元至2500元人民幣之間;換句話說,物價比台北高的杭州,很多人的月薪卻停留在7,500至12,500台幣之間(大多包吃不包住)。台灣的22K方案已經讓這麼多年輕人吃不消,很難想像這邊年輕人的痛苦,比台灣還要高出許多。就連「淘寶網」這麼大的一間公司,給新鮮人的起薪也跟台灣的中小企業差不多而已。

讓台北人更膽戰心驚的是,大陸人是「為了掙口飯吃」而努力,所以在工作上,抱怨比台灣人要少得多。還不止這些,許多大陸新鮮人其實很有水準,從生活習慣到所學技能,都不輸台灣人;在這樣的情況下,你要台灣的孩子繼續被政府的翅膀保護多久?國際貿易越流行,台灣人的劣勢就更明顯。連我自己都感受到某種程度的害怕。

以上這些,都是針對「進入門檻較低」的行業而言;技術門檻高的人才,是走到哪都不缺工作的。不過,如果你做到「主管」的位階,大陸這邊的「加薪」幅度遠非台灣人可以想像的。
邁耶斯的父母也一樣,欣賞並且鼓勵我;但她說,他們為她在娛樂圈的生涯「感到挫敗」。「他們認為我沒有上軌道」,她說,「他們認為這沒有意義,如果你不能掙錢的話。」
新鮮人遭遇到的困境,全世界都一樣;就算你做得再熱情,不能掙到更多錢的話,一切都是假的。該怎麼辦呢?

  延伸閱讀:紐約時報《永無下班時間的一代》